中印边境谈判,印度为何贪得无厌?
9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中国一侧的东章地区例行巡逻时遭到印方的无理阻拦,中方予以反制并完成了巡逻。此事件被印度媒体歪曲为“中国军人越界被扣押”。10月11日,中国西部战区就中印第十三轮军长级会谈发表声明,措辞严厉的指出:“印方坚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为谈判增加了难度”。提取关键词,坚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是印度的一贯秉性,在各种国际谈判中,印度就是以不妥协不让步,坚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而闻名于世的,不单单只对中国。
中国严厉批评印度坚持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
但是,政治的本质就是妥协和让步。就像谈生意一样,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买家抛出最低价而卖家不接受,卖家抛出最高价而买家同样也不接受。为了生意谈成,买家卖家只有各自让步,相互妥协,最终砍价到双方都有的赚。至于各自让步和妥协的程度,则取决于各自的实力,现实的制约,以及谈判人员的技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从实力的地位出发”。
印度这样不妥协不让步,或者说印度妥协让步的程度远远不能匹配印度的“实力的地位”,看起来是很爽很牛,但却使得印度参与的各种国际谈判,谈不下去了。大家都进行了相对合理的妥协和让步,就你印度不妥协不让步,明着赚大家的便宜,凭什么?因此,印度成为了全球驰名的谈判杀手,凡是印度参与的各种谈判,大多因为印度的不妥协不让步,而谈崩了。比如2013年的WTO(世界贸易组织)巴厘岛协定事件,因为印度拒绝签字而流产,导致美国的脸色非常难看。
可是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又必须进行各种国际合作。为了达成合作,大家就只能踢开印度,或者不让印度上桌子(参与决策)。这使得印度看似左右逢源,实则越来越孤立于国际社会了。有什么赚钱的生意,大家都不愿意带印度玩了。比如RCEP谈判,日本澳大利亚为了制约中国,都是强烈要求带上印度的,但最后日本也不带印度玩了。RCEP一旦开始运转,中国向外转移的产业,大部分就归东盟十国了。所以这是工业化的末班车,错过了就再也不可能拥有了。
为什么印度热衷于不让步不妥协?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对自己定位存在着严重偏差,说得难听点就是没有美国命却得了美国病。印度自诩为与美国和苏联比肩的世界大国,但是各国对印度的定位是南亚地区大国。但就算是真正的超级大国美国,有时候妥协和让步程度也比印度大,所以大家实在搞不清楚印度的“迷之自信”。
不结盟运动的“C位”:印度总理尼赫鲁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说过:“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并没有销声匿迹,所以必须是有声有色的大国。而且,印度也确实当过一段时间的世界第三,至少印度是这么认为的。那就是兴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不结盟运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三个发起国里面实力最强大的(另外两个是埃及和南斯拉夫),印度便以不结盟运动的盟主,同时也是第三世界的领袖自居了。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印度被中国打的大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国取代了印度在第三世界的地位,而印度只剩下不丹这一个小弟了。满打满算,印度也就当了一年的世界第三。可就是这如流星划过般的短暂辉煌,让印度至今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可怕的不是不曾拥有,而是曾经拥有却失去了,这里面的落差大到令人无法接受,就只好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了。
印度自诩世界第三,与美苏比肩。但是印度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匹配世界大国的定位,也就人口数量能拿出来秀一秀。但是世界大国并不是靠纸面数据堆出来的,更不可能只看人口数量这一项数据。世界大国的地位是靠拳头打出来的,想让其它国家承认自己是世界大国,方法很简单,用拳头打败另一个公认的世界大国就够了。比如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就是靠抗美援朝打败美国获得的。
抗美援朝
世界大国的丰满理想,与地区大国的骨感现实,这里面的巨大落差令印度精英与百姓耿耿于怀,自然就成了印度的“G点”。所以,印度的财富密码,就是刺激这个“G点”。比如,美俄英法等国就经常用支持印度入常来挑逗印度。最多的,还是印度领导人在竞选时的口号,说辞虽各有不同,但都指向了自己上任后一定能带领印度成为世界大国,来赢得最多的选票。所以,印度的竞选就是个乱吹牛皮,狂开支票,刺激国民“G点”的过程。
但是,牛皮吹了,支票开了,多多少少也要兑现一些吧。可是印度领导人却很难兑现,印度的问题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根深蒂固,怎么可能几年之内就大变样?这也是印度在各种谈判中不让步不妥协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来支票就兑现不了,再让步妥协,就更无法兑现了。既然对内政绩无法兑现支票,印度就需要“对外挑事转移内部矛盾”,国外补国内了。
拜登与莫迪
比如前面提到的美俄英法轮流支持印度入常,这似乎代表着大国已经认可印度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了。但是为了这句永远不可能兑现的口头许诺,印度需要签军火大单成为冤大头。比如,印度在各种国际谈判中不妥协不让步,似乎也能让人以为印度很牛。但代价就是印度被国际社会孤立,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影响。再比如,在边境挑事,挑衅中国和巴基斯坦。代价就是与邻国关系恶化,国防压力更大。国防压力大就需要大量采购武器,这时候美俄英法的其中一家又要支持印度入常了。
这形成死循环了,印度领导人竞选时狂开支票→国内无法兑现→国际谈判不让步不妥协→被国际社会孤立→进口武器装备壮胆→工业化受挫(缺乏国际产业转移和资金)→国家竞争力下滑→距离世界大国梦想更遥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更大→竞选时开出更大的支票(回到原点)。这个死循环的原点是印度精英与百姓不能接受世界大国的梦想与地区大国的现实所产生的巨大落差,印度领导人为了安抚国内情绪只好狂开支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想要打破这个死循环,就需要让印度精英与百姓接受残酷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中国打一架,重复1962年的战败,这样印度的精英和百姓就头脑清醒了。只是代价嘛,侵占的中国土地肯定要吐出来,印控克什米尔估计也要吐出来(巴基斯坦不会错失良机),东北的几个邦可能会独立出去,锡金复国,等等等等。但这也比印度陷入死循环,最终只能坐等命运的审判,要强的多。
中印边境对峙
所以,印度是真想与中国打一架的,打赢了最好,印度成为公认的世界大国;打输了也不赖,清醒国内精英与百姓,打破死循环。只是,什么时候打,就不是印度能决定的了。中国要选择的时机应该是,印度内战爆发之时。印度内战的原因大概率是农业问题 详情见 新闻点评127:印度农民抗议—内战边缘 后发国家工业化需要外汇,获得外汇需要卖粮食,卖粮食牵扯到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到时候矛盾激化,印度军队进攻新德里,印度内战爆发,中国就可以趁机动手了。
这一次,中国军方罕见的措辞严厉,说明印度的要求真的非常过分。这很不合理,但某种意义上又非常合理。不合理之处在于,连美国都想与中国和谈了(解除对Tik Tok的制裁,释放孟晚舟),日本欧盟越南等势力更是早已动摇,此时印度挑衅中国,是非常孤立的。合理的地方在于,这是印度最后的机会了,过了这么村就没这个店。
拉林铁路、和若铁路与中印边境
2021年6月25日,拉(萨)林(芝)铁路开通,林芝毗邻藏南,意味着中国的铁路网延伸到了藏南,中国在藏南地区的兵力武器物资投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在中印边境东段。在中印边境西段,9月27日,和(田)若(羌)铁路完成全线铺轨,和田靠近阿克赛钦,相比原先的通过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到和田,新线路缩短了1000多公里,这意味中国在阿克赛钦地区的兵力武器物资投送得到了大幅改善。这两条铁路的开通,使得中国在中印边境的兵力武器物资投送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是军事上;经济上,比如拉林铁路的开通,中国规划的雅鲁藏布江水利开发,就可以破土动工了。所以,印度现在再不漫天要价,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此外,印度国内局势的变化,也在刺激印度用对外挑衅转移内部矛盾。此前,印度和一些国际资本认为,印度工业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工业都被中国虹吸并留住了,只要国际资本大规模投资印度工业,印度工业很快就能比肩中国了。中美经济战似乎提供了契机,印度大谈发展制造业,一些国际巨头也前赴印度布局。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国际巨头到了之后,才发现印度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国际资本不去,而是印度自身确实存在致命性缺陷。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这些缺陷彻底暴露出来了,前往印度投资设厂的国际资本损失惨重,开始大规模撤出印度了。比如组装代工巨头富士康,因为印度疫情失控,报销了一半产能。9月9日,汽车巨头福特不惜损失20亿美元,也要撤出印度,加上之前亏损的20亿美元,福特在印度总共要赔进去40亿美元。福特的老队友通用汽车早在2017年就撤出印度了,哈雷摩托也于2020年跑路了。
福特汽车撤出印度
随着国际巨头的蜂拥而退,印度的制造业梦,碎了。印度的大基建计划,也因为制造业梦碎和钢铁价格暴涨,死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失业,百姓的极度不满,老仙的政权岌岌可危了。感觉到印度要靠不住了,美国也变脸了,新联盟“AUKUS”开始取代美日印澳四国同盟,而新联盟没有印度和另一个不靠谱国家日本的位置。当然,越是内外交困,越是世界大国梦越来越远,印度就越要表现的自己很强,中国则倒霉的躺枪了。